湘西的公交车

下面几张图片拍于2009年7月中旬: 拍摄地点在张家界至凤凰城的路上。据导游小伙子讲,这就是湘西人民使用的很普遍的公交车,最牛逼的公交车。 我们问导游:坐在这样的车上面这么危险,警察不管吗?导游说:警察没法管,因为警察没有办法解决老百姓的交通问题。如果这些人不坐这样的车,那么他们就走不出深山了。 到了这个时候,我进一步知道什么叫做“为了生存”,我还理解了“存在的即合理的”这句话。 仔细想想,“为了生存”、“为了生计”、“为了生活”这三句话的意思差别是很大很大的。 --------------------------------------- 湘西的“公交车”和印度的摩托车有得一比!

去北京进行出国澳大利亚体检

从北京回来10多天了,一直没有时间记下这段平凡的经历。 2007年12月20日晚、也就是21日凌晨一点半左右从焦作上了火车去北京。焦作是一个很偏僻的地区,因为经过焦作到达北京等大城市的火车很少很少,要“走出去”的话很不方便,不像新乡等同样的城市。 当天晚上没有买到不到10点的那趟去北京的火车票,令人意外的是一点的火车竟然还有一张卧铺票,使我兴奋了半天。 21日11点上午顺利到达北京西客站,然后乘坐公交车直奔位于大使馆区的北京国际救援中心。到达SOS的时候已经12点多了,好在SOS中午不休息。很简单地就登记上开始体检。 体检的项目很简单:体重、视力、身高、血压、尿检、X光透视以及医生的现场询问、听诊器听诊一下和脱掉衣服后的按按摸摸。可是收费不算少:848元人民币。体检结束后,马上赶到西站买火车票。之后返回王府井书店购买老婆需要的光盘。这个时候天还早,距离火车出发时间10半左右还有很长时间。于是我决定步行去西站:绕天安门广场一周;往西正好碰上国家大剧院开张,所以又绕国家大剧院一周;然后继续往西走经过新华门,在新华门前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继续往西走了一段路程后,决定乘车返回西站。第二天早上6点不到在新乡下了火车,到哥哥家睡了一上午。中午应约于大学同学任中普一块聚餐,没有与儿子在哥家见上面。下午从新乡返回焦作,完成了这次旅行。

天子驾六

11月29日星期四下午,应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刘麦学教授的邀请,我偕夫人对洛阳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 30日上午参观了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下午给数学教师做了一场学术报告:数学不等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日早晨8点,在刘麦学院长等三人的陪同下,游览了洛阳新安县境内龙潭峡风景区。 从龙潭峡风景区返回的时候,天下起了小雨。回到洛阳市区已经下午四点多钟。由于“客走主安”和其他原因,我们的座车直奔汽车站,我和夫人乘车返回焦作。与此同时,儿子也从新乡返回了焦作。 【天子驾六简介】 天子驾六是我们古代的礼制的一种行为。皇帝级别的六匹马拉的两辆马车,即著名的“天子驾六”。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案《书》称朽索御六马。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根据天子驾六的发现】 2002年10月,洛阳市建设城市中心广场时,在1.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考古发现了惊世的东周时期车马坑遗迹,先后共发掘出18座车马坑,其中一座长42米、宽7.2米。因从里面清理出一处6匹马驾一车的遗迹,印证了古文献中有关夏、商、周时期“天子驾六”之说,举世瞩目。在广泛征求文物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洛阳市于2003年对中小型车马坑实施科研性回填保护,重点对“天子驾六”大型车马坑遗址妥善制定保护方案,成立了专门文物保护机构,核定了13 名专职保护人员,并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全新的遗址博物馆,向世人展示这世间独一无二的文物瑰宝。全面建成的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洛阳市王城广场中心部位,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为下沉式结构。馆内主要有天子驾六车马坑展厅和周王朝精品文物陈列厅两个展区,其中车马坑展厅一角增设了大型视频传媒系统,走廊内墙壁悬挂周王城考古发掘精品文物资料图片,具有很强的观展效果。2002年7月底至2003年3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市中心广场一期工程建设中,发现一处东周时期的大型墓地及车马坑群。在30000余平方米范围内,总计钻探东周时期墓葬600 多座,车马坑(含车坑、马坑)29座。其中尤以中区5号车马坑为突出。该坑长42.6米,宽7.4米,葬车26辆,残留马匹个数达70匹,规模为国内少见。坑大致呈南北向,车子呈纵向两列摆放。西排2号车为六马拉一车,合乎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折射出所陪墓葬墓主身份的至高无上及这片墓地地位的不同寻常。上述发现为进一步探索东周王陵的位置及王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同时期家族墓地的布局提供了丰富材料。 “天子驾六”大型车马坑遗址保护方案 在广泛征求文物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洛阳市于2003年对中小型车马坑实施科研性回填保护,重点对“天子驾六”大型车马坑遗址妥善制定保护方案,成立了专门文物保护机构,核定了13名专职保护人员,市委、市政府修改了广场建设方案,修建了这座依托“天子驾六”车马坑的东周专题博物馆,向世人展示这世间独一无二的文物瑰宝。整个博物馆占地1700多平方米,位于王城广场,分为两个展区。第一展区是洛阳地区5大都城与当代洛阳相互位置关系、东周王城概况、王陵的探索与发现及珍贵的东周文物;第二展区是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展区。这里展示的是2002-2003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的17座车马坑(马坑)中的2座,除车马外,还有殉狗殉人。历史场景犹在眼前,是中国唯一一处原址展示的“天子驾六”。     龙潭峡风景区 在洛阳万山湖畔,豫西万山丛中,新近亮出一方旅游胜地,拥起一座科学圣殿——国家地质公园龙潭峡谷景区。它位于河南省新安县西北部群山之中、黄河万山湖南畔,东距洛阳市80公里,属洛阳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 洛阳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分龙潭峡、荆紫山、黛眉山、青要山、万山湖5个景区,总面积328平方公里,是一座以沉积构造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与地质灾害遗迹、典型矿产和水体、植被等景观相宜相成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公园内所拥有的国内罕见的红岩嶂谷群,与碧波万顷的黄河万山湖互为映衬,红石韵,黄河魂,山光水色,两相辉映,构成了万里黄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璀璨明珠。 龙潭峡谷就是这黛眉山峡谷群地质公园中的典型代表。 一、国内罕见的地质奇观 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大约在距今12亿年前后的中元古界,我国华北一带是一片古海洋,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海底沉积层上抬出裸地面,在新安北部黄河南岸形成820余米厚的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了这一带山的主体。后来在地壳新构造运动(大约从240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背景下,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积层——紫红色石英砂岩,又经过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长期的水冲浪旋、风剥雨蚀,最终形成这里的红岩嶂谷群,呈现出高峡长谷、山嶂岩洞的地貌特征。这种地貌特征,既体现了这个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也是研究黄河演化贯通历程的有力佐证。这里显现的古海底沉积构造遗迹种类多达数百种,成为反映华北古海洋沉积层特征的天然博物馆。龙潭峡谷显现的古海底沉积遗迹种类主要有:高峡瓮谷、岩洞石龛、波纹片石、天书石、象形石等。这些地质遗迹与峡底水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构成为完整和谐的自然景观。 (一)雄奇秀美的高峡丽水:国内现存的石英砂岩 谷多是一面崖墙陡立,另一面则呈现较为平缓的坡状形态;而龙潭峡谷却是高峡连绵、双壁对峙,在国内独具特色,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科学上具备稀有性、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峡谷内一脉瘦水,潭联瀑接,蜿蜒曲折,与独具特色的高峡长谷相互辉映,形成一道奇丽的高峡水系图,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科普价值。 龙潭峡谷的第一道景观是由赤壁丹岩、五龙瀑布和五龙潭组成的山水画。五龙瀑布从高过百米的赤壁丹崖的悬沟口处跌下,轰然作响,犹如龙吟虎啸,声震山谷;下面是经人工堵截而成的五龙潭,潭面长300米,宽50~150米,潭内碧水潋滟,可以荡舟行船。 走进峡谷,穿过草盛林密的黄龙峪,就进入全峡谷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亮点——接连不断的雄关险峡群。最具典型性是青龙峡、黑龙峡、飞龙峡,均为中元古界石英砂岩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发育成的垂直节理,经流水沿节理密集部位强烈下切,最后形成的两侧峭壁直立对峙的峡谷。青龙峡全长60米,高30米,宽不过5米,两侧石壁立陡,崖墙上布满四季海棠,倒映水中,绿色溢满水面,在天气晴好的中午时分,由于太阳光的折射,崖壁上似有青龙游动,故以“青龙”名之;黑龙峡全长20米,高过50米,而宽仅1~3米,两侧立壁欲倾,仰视高空,仅露天光一线,深谷内光暗水黑,故以“黑龙”名之;飞龙峡蜿蜒曲折数百米,崖墙高低参差,峡谷宽窄不一,走势若飞龙,故有此名。 与诸段峡谷相应的是青龙潭、青龙瀑、黑龙潭、黑龙瀑、飞龙潭、飞龙瀑、阴阳潭、串珠潭、一线瀑等一系列水体景观。潭深在五六米上下,瀑高在十数米之间;潭前有关峡,潭后有飞瀑,关峡相望,潭泊联珠,飞瀑连叠,白练悬空,令人望而却步,真可谓桩桩迷景逗客伫,步步险象着人惊。特别是黑龙峡,沟深谷狭,酷似夹缝,瀑布从15米高的断崖上跌下,银花四溅,哗哗作响;高峡之内,暗中有亮,静中有声,幽光明灭,奇幻无穷,置身其中,恍恍然如临梦境,冥冥中如在世外,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二)别具特色的瓮谷洞龛:在龙潭峡谷有不少天然洞穴。它们有的是由石英砂岩崩塌而形成的,如龙潭峡谷口西侧岩壁上的五龙洞和白龙湾的无头冤神洞。有的则是在大自然的风化演变过程中,流水(雨水)沿白云质灰岩裂隙溶蚀,最终形成的天然洞穴,如龙潭峡谷口外青河川右首崖脚下的惠风洞。其洞体含有泥质白云质灰层,裂隙比较发育,洞体宽窄不同,洞深莫测,洞口有风流动,盛夏森森然冷气爽人,隆冬季节则暖风融融,似有盎然春意,无论三伏数九,总是清风宜人,招人驻足流连,所以人们称它为惠风洞。 在龙潭峡谷两侧红崖绝壁的底部,有很多呈内弧曲面的类乎半球形石龛,这是古海洋沉积石英砂岩经过长期流水冲刷旋蚀而形成的地质现象。到了飞龙峡,这种类乎半球形石龛从山崖底部被抬升到崖墙中间,使整段峡谷呈曲面对峙、口小肚大之状,仰视若置身瓮中,这便是地质学上的奇观——瓮谷。瓮谷中的半球形石龛是在地壳运动中被抬升到崖墙中间的,这种现象在研究本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以及地壳抬升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飞龙峡中有两处瓮谷:第一个瓮谷最为典型,直径达20 米,弧度270°;第二个瓮谷是经流水的切割,最后贯通成为嶂谷。 (三)千变万化的波纹石: 在龙潭峡长达4公里的红石峡谷内,分布着大量的崩塌片石。这些片石大小不一,大者平面达数十平方米,小者仅有几十公分见方。在这些一平若砥的片石层面上,可以看到上百种不同类型的波痕,是国内罕见的天然波痕博物馆。石面上的这些波痕,是在地球进化过程中,原生地质沉积物在水或风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变异而形成的,其形态包括层理构造、波痕构造、帐篷构造、球状构造等,我们统称其为波纹石。这种波纹石,有的呈羽状或“人”字形,被称为羽状交错层理波纹石;有的呈棋盘格式状,被称为棋盘格式节理波纹石;有的呈人的指纹状,被称为指纹石;有的柱状节理构造呈竹节状,被称为竹节石;有的呈日、月、星辰图案,被称为天象石。…… 峡谷内还有一块比较特殊的波纹石,共有五层不同形状的纹理结构组成,表明它是经过五个不同时期的沉积而形成的,我们叫它五代波纹石。其科学价值在于:它体现了地质沉积岩层理构造的演化过程。…

又一周开始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自从10月24日以来,我一直都在外面奔波。 10月23日至25日应邀到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数学系访问。在访问期间,受到了院长的亲切接见。为学生和部分教师做了一场题目为“数学证明的创立者---毕达哥拉斯”的学术报告。 这次访问是我的学生赵教练先生筹划的。下面是渭南师范学院主页上的新闻报道截图。 10月26日上午11时又转战到郑州商城宾馆参加河南省高等学校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直至11月4日从新乡回到家。在此期间,应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主任孟红玲的邀请,为他们的配合教学水平评估工作,30日下午为部分教师们做了一场题目为“数学证明的创立者---毕达哥拉斯”的学术报告,并且介绍了数学研究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 去年下半年我曾经应邀访问过郑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在郑州师专见到了1989年毕业以来从未谋面的厦门大学同学张开广博士。

新乡之行

今天一早7点就启程回新乡一趟。 昨天傍晚老父亲打电话说,他身体欠安,可能住医院。于是我从学校租了一辆轿车,今早带上儿子直奔新乡。中途将儿子丢到了他自己的学校,我直接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哥嫂、三弟和四弟以及其他几个亲戚都在医院了。经过医生检查,确认父亲的病情不严重,再过几天后再处理即可。在回来的时候,将四弟一家送到武陟去串亲戚。中午12点多一点回到了家里。